深度解析那些年马云曾犯过的一箩筐错误
发布时间:2014-06-04
来源:广东腾誉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导读:卫哲、吴伟伦、谢文、崔仁辅等一大批国际级人才纷纷离开阿里,甚至当年卫哲离职还引起巨大轰动。为什么这些优秀的“空降兵”在阿里集体“阵亡”?
马云曾说:“2001年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的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任。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裁或董事。我相信两个信条——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在2006年的前后,曾有一大批的国际级人才被引入到阿里巴巴。其中有卫哲(百安居中国区CEO)、吴伟伦(百事可乐中国区CFO)、曾鸣(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谢文(和讯网CEO)、崔仁辅(沃尔玛百货集团高级副总裁)、黄若(易初莲花CEO)、武卫(毕马威华振合伙人)。
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批人后来绝大部分都离开了阿里巴巴。其中的卫哲——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和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总裁,他当年的引咎辞职轰动一时。而其余的人,除了曾鸣以外,如今已经全部离开阿里巴巴。
可以说,这批非常优秀的“空降兵”在阿里巴巴遭遇了“集体阵亡”的命运。
马云后来对这段历史有过很沉痛的反思,他在2012年发的一条微博中说道:“2001年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的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任。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裁或董事。我相信两个信条——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抛开马云的自我否定,我们需要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国际级的人才在阿里巴巴会“集体阵亡”呢?
第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文化的排斥性。阿里巴巴有什么文化?阿里巴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
第一个叫做武侠文化,大家都知道,马云非常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阿里巴巴所有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挂的都是“华山论剑”或者“逍遥风”之类的名字。更夸张的是,阿里巴巴的每一个高管都有花名,而这些花名大部分来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当这些来自跨国公司的CEO们进入阿里巴巴后,却被告知要取一个莫名其妙的花名,他们的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别扭。藐视一切的武侠文化与世界500强公司讲求的职业精神,也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碰撞。
阿里巴巴的第二个文化是什么呢?倒立者文化。
倒立是阿里巴巴内部经常做的一项运动。为什么会有倒立文化呢?马云曾经说,这个世界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正着的,我们要颠覆这个世界的话就必须学会倒过来看世界。但是当世界500强的经理人们被引入后,就面临到一个问题:这些经理人们已经习惯一个正立的世界里的游戏规则,现在再让他们也尝试倒立,就变得非常困难。
这就是空降兵阵亡的第一个原因:文化上的排斥性。
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是绩效主义的功利性。
世界500强企业不是没有绩效主义,它们的考核也很严格,但是世界500强企业对绩效的考核是均衡式的,它要求匀速地向前发展,克服困难到达一个指定的目标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绩效的考核完全是一种几何式的、非线性的。
这种非线性的绩效考核,对于那些创业的草莽分子来讲,是非常适合的:我只要能够从5个亿做到20个亿,那就能够获得股权,获得奖励,获得晋级,获得很大的个人成就感。那么对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经理人来讲,就会变得很困难、很难适应。当这些经理人听到考核目标从原来的16%的增长一下子跳到200%的增长,他可能直接就瘫在地上。
第三个原因,就是公司政治的残酷性。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在中国,一个人没有问题,两个人可以成兄弟,三个人就成帮派,五个人就只能成两个团队,所以有句很流行的话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就变成了一条虫”。
而在阿里巴巴内部,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司政治。
当年“十七罗汉”跟着马云一起创业,马云对他们说:“你只能当班长,当连长,当个团长都很困难,只能当副团长。”然后突然跑来一群人,跟他们年龄也差不多,这些人一来就当师长、军长,成了领导。对于“十七罗汉”来讲,怎么受得了?他们认为自己是马云的子弟兵,后面跑进来都是空降兵,空降兵凭什么能站在自己的头上?这样阿里巴巴内部的斗争就变得非常的强烈和残酷。
曾经当过淘宝网副总裁的黄若就是一名空降兵,他曾经对马云讲过一段话:“你现在是阿里巴巴大家长,你面临两种人,一种是你的女儿,你从小看她长大,怎么看都舒服,哪怕她脸上长了痘;我们是嫁到你们家的儿媳妇,战战兢兢,想讨大家长的喜欢,但这个大家长看女儿和看儿媳妇永远是两种眼光,所以你这个大家长,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你会让这些儿媳妇日子很难过。”这就是为什么淘宝也好,阿里巴巴也好,虽然花很多成本引进了很多优秀的高管,却都留不下来的重要原因。
“空降兵的集体阵亡”让马云也很无奈,甚至有些反智的倾向。有一次,他说:“两个东西我最讨厌,第一个我讨厌MBA,MBA都不靠谱。你会不会打仗?你不会打仗你读MBA有什么用?MBA在阿里巴巴眼里不算个东西。第二个讨厌什么呢?咨询顾问。咨询公司搞个咨询项目,拿我500万,1000万甚至拿我2000万,拿出来一堆纸给我看,你有没有打过仗?你知道中国市场怎么回事吗?你不知道,凭什么收那么多钱?”
马云开始不相信书本,相信直觉。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在国际公司空降兵人才的引进上吃了很大苦头。
阿里巴巴所出现的“空降兵集体阵亡”,其实在根本上体现出的是中西方企业在“用人以忠”还是“用人以能”上存在的巨大差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第一,改革开放虽已有三十多年,但到现在为止,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还不成熟,我们没有办法用制度的方式来解决这些“能人”犯错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办法把“能人”控制住,那怎么办呢?就只能用人以忠。
第二,公司发展的阶段和制度差异。中国公司目前仍处在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它的风险外延性非常强,也就非常容易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忠”的元素就会大于“能”的元素。只要你是忠诚的人,我就重用你、培养你,“忠”就比“能”更重要。
西方发达国家则不一样,首先国家经济已经处在一个稳定期,美国每年的GDP增长1.5%到2%。他们的公司每年能够增长5%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这种成长变得匀速化和低速化的情况下,则必须要用人以能、规避风险。
第三,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由于长期受儒家文化浸染,讲求的是忠孝文化。而在西方文化里,无论是希腊也好,罗马也好,它们都讲求能人经济,倡导让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发挥。
综上所述,职业经理人阶层成熟程度、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阶段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了这样的区别。“空降兵集体阵亡”现象,不是阿里巴巴所独有的,而是中国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更是中国公司真正成为一家国际级公司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