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东腾誉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产品
新闻
联系人:梁小姐
手机:13509229853
电话:086-0769-22403133
邮箱:tengyulong@tylmac.com
地址: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蛤地二村新南路10号
网址:http://www.tylmac.com
“现在客户主要是网店和微店,订单量虽小,但收单后不到一周就能出货。”在此之前,汪老板以接外贸订单为主,从接单到出货至少需要45天,收到货款又需要3个月左右,“现在整个流程缩短了,利润也大幅提高”。
当大型代工鞋厂纷纷转移、关闭或压缩规模时,像汪老板一样的一批微小型鞋企却突然在东莞涌现。以新模式对接“互联网+”时代,正逐渐形成东莞这一全球重要制鞋基地的新常态。
今年年初,一份雄心勃勃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发布,提出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实现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工业增加值增幅从20%增加到30%,接近日本、德国等国的目标。
8月底,中国经济时报制造业调研小组在东莞市内多个镇区进行走访调研发现,今年以来,一批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的落后企业在“双转移”战略调整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下出局,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更高、更强的现代化企业成长起来,东莞的经济结构在分化调整中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主体正在形成,新业态也在涌现。
“小而专”成东莞制造业新特征
自2011年年底参与中国经济时报“外贸形势调研”之后,时隔4年,记者再次来到厚街。一部分在之前调研中笑言扛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顶住了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压力的鞋企,却没扛过2015年。多家鞋企对调研组反映,经营成本依然增长,加上订单量有所减少,利润依然呈现下滑的趋势。
记者2011年见到汪老板的时候,他主要为意大利等欧盟国家鞋企代工,当时处于发展高峰期的工厂拥有近1000人,而如今他手下工人不过百名。
“今年大部分鞋厂都很艰难,普通来料加工基本没有生存空间了。”汪老板对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说,同行们都调侃,“2008年像得了一场急病,来得快去得快;而今年就像慢性病,活不好死不了,下猛药也没用”。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的改变已经不可逆转,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上下游,都表现得小心谨慎。
为保证资金链安全,莞商们改变了过去长期约定俗成的季度甚至半年结账习惯。“一切都是现金操作!先收钱再出货,要不就转做贸易,将订单外发。”东莞盛浩鞋业总经理陈通荣说,即便如此,随着东南亚等国家制造业的崛起和成熟,分食国际订单已对东莞制鞋业形成巨大冲击。
悲观气氛中,整个行业都在寻找出路
陈通荣的应对方法简单直接:订单少就少做,减少人员,不增加新工厂,这样基本就能维持日常经营。“做实业的好处就这样,大环境再不好,也不会瞬间倒掉,最多也就是小部分实在维持不下去的企业被市场淘汰掉。”
记者发现,在和东莞当地企业家的谈话中,他们都更愿意用“淘汰”而不是“倒闭”来描述当前制造业的状况。
陈通荣证实,周围做电商的朋友利润确实还不错。“代工订单量虽然大,但净利润率很低,而电商订单的利润率一般能达到20%。”在他的认知里,东莞鞋业并非一片哀鸿,反而露出一些生机,鞋业持续处于转型升级中。
东莞市政府的数据显示,东莞市大约有80%以上的企业有不同程度的信息服务应用需求,有40%以上的企业开始关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已率先涌现出了包括搜于特(002503,咨询)、都市丽人、永洪印刷等一大批与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应用典型。
引资和回流比倒闭的更多
“满天星星,不见月亮;满地黄花,不见牡丹”,这是以前业内对东莞民营企业的形象点评。在劳动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大批制造业开始外流到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在厚街镇,很多以生产出口鞋子为主的台企,这几年都将生产工厂搬迁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汲取那里的人口红利。
据东莞市贸促会不完全统计,以鞋企为例,从东莞外迁到东南亚的代工鞋企以台资为主,外迁目的地多是越南、柬埔寨等国。2008年以前,珠三角拥有台资鞋企大概3000多家,由于关停和外移,目前珠三角一带台资鞋企还有1000多家,减少了三分之一,其中大多迁往了东南亚一带。
“确实从2012年开始就陆续听说有企业外移了,但因为短期经济不好就转走的倒没有听说。”嘉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何启文表示,他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有两种:一是部分做塑胶、五金、衣服的日企,规模不大,技术含量较高,因为日元贬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亏损严重,所以今年转去越南了;另一种是港台企业家早年来内地创业,如今年纪大了,加上大环境不好,子女不愿意再接内地生意,只能把企业卖了,撤离东莞,“这种情况很普遍”。
在东莞市政府向调研组提供的分析资料里,近年来企业外迁行业相对集中在纺织服装和部分相对低端的电子信息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较多的镇街是大朗、寮步、虎门、厚街等聚集了大量纺织服装和家具企业的镇区,其目的地以省内惠州、河源、粤西北等地为主,台港资企业等外资企业转移的目的地则以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为主。
除了外资撤离和企业外移,联胜、诺基亚等多家大企业相继关停,以及一批中小外贸企业的停产歇业,也让社会各界为东莞制造业的现状表示担忧。
“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现象。东莞有1万多家外资企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国际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每年都会有部分从事低端生产和加工业务、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外资企业倒闭,但这并不是所谓的‘倒闭潮’。”东莞市政府回应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时表示,关停企业的数量处于正常区间。自2008年以来,关停企业数量由最高峰2008年的857家下降至2014年的428家,在东莞外资企业总数的占比由7.1%下降至3.9%。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外资还是在源源不断涌进东莞。
2014年,东莞新增外资企业465家,增资项目564宗,投资额为43亿美元,平均项目规模约432万美元;而东莞关停企业428家,投资额仅为6.5亿美元,平均项目规模约151.9万美元。关停企业数量不仅少于新增企业,而且关停企业投资额仅相当于新签外资企业的15.1%,平均规模相当于新签项目的35.2%。并且东莞新引进的服务业项目数由2008年的110个提升至2014年的260个,比2008年提高了73.3%,首次超过制造业。
正因如此,在调研中东莞本地有不少人向记者表示,认为部分外资企业倒闭撤离并不是坏事,这样反而会给本土企业腾出一些空间和资源,对产业转型更新是一种促进,也昭示着单纯以简单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国工厂”模式已日渐式微,要发展必须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
事实上,东莞工厂在东南亚开厂几年后,关闭东南亚工厂重回东莞的案例并不少见。基建、交通以及产业配套等等,这些都让曾试图“出走”的莞商望而生畏。
何启文说,他们之前也因为考虑运输成本的问题,迁就大客户把工厂开到了江苏,但就近在上海地区采购的原材料和配件的价格、品质并不符合要求,那边的产业供货链没办法跟上,还得从东莞进货。“国内算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更何况东南亚?所以我个人并不看好转移东南亚。”
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
在东莞,有超过14万家的制造业企业。随着用工成本、区域竞争等因素发生结构性变化,东莞转型升级到了关键阶段,以工业机器人(300024,咨询)为代表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潜力很大。
从2014年起,东莞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预算2亿元,资助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设备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全面推动实施“机器换人”。
看不到粉尘、没有化学原料的味道,没有电锯刺耳的声音,机器设备整齐陈列在车间内,这正是富强电子东坑生产基地的自动化工厂。
从2012年到2014年间,富强电子每年投入8000万元以上,实施“机器换人”项目,是拿到机器换人专项补贴的示范企业。
“我们的用工需求从2012年5万多人缩减到目前的3.8万人,年产值从2012年的60亿元提高至2014年的92亿元,成效明显。”连文光说,2015年企业还计划在富强三期168厂区继续加大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用于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机器换人”成了东莞的高频词。东莞现在出口增量近一半是高新技术产品。当“世界工厂”逐渐褪去历史的色彩,东莞试图用打造“无人工厂”让工业再次走上巅峰。
“无人工厂”缓解用工短缺
8月26日下午两点,东莞市东坑镇,42岁的杨军坐在立交桥下吃着盒饭,他的身前放着两块招工牌匾,上面写着“招收普工,男女不限,待遇从优,免中介费”。
来源网络---定型机